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The Bucket List

昨天去電影院看了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這部電影
在還沒看過這部對這部片的第一映像是
記者在訪問摩根佛里曼對於主演該部片的看法記者一直提到死亡死亡惹的摩根佛里曼中間一度開玩笑似的拒絕回答記者問題答然後說這部片是在說有關生命而不是死亡死亡死亡



過一陣子有朋友去看了跟我說很好看我也就找了一天買票去看了這部電影
由於我不是在介紹這部電影想知道大綱的人可以去搜尋一下

看完這部片
我是覺得沒有什麼太令人意外的地方這是一個古老的題材在我們面對死亡時再回頭來看我們的人生或是生命但是這題材歷久不衰但也往往可以感動人不管是淺水鐘與蝴蝶魚最後14堂星期2的課甚至搞笑片命運好好玩

面對生命時我們總是瞄小
但是未到這個面對的地步時我們又往往自大這是人性吧 !

看這部片讓我回憶到
我大學的最後一年時的一趟自助旅行我跟幾個不是太熟的朋友約在泰國見面然後在機場比誰的行李輕等等這不是旅行回憶錄拉回主題

我在泰國漫無目的旅行時遇到一對日本老人(都是男的
應該是日北本人吧不是太確定)目測應該有7-80以上就兩個人在路上相互扶持等車或是等當地的tour trip來接這兩位老人並不是高級豪華團看他們的行李應該是跟我們一樣的backpacker其實我那時就覺得這兩位老人很了不起如果真有人要打劫他們他們真的是毫無防禦能力心中就覺得是不是醫生宣布他們的死亡日期還是妻離子散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勇氣這樣出來旅行這年紀不是應該含飴弄孫喝喝老人茶跟孫子話當年勇我沒有勇氣上前攀談只能內心打量著

我們是不是常常
讓自己過的太需要安全感缺少衝動
我是
生活匆匆忙忙每天不知道為何而忙
我是
忙碌於工作忘記關心生活週遭的事
我是

我大概也需要個醫生跟我說我什麼時候會死亡
才會開始安排我的生命認真的活著吧 !我也是人有著人性的缺點

自然制的2C後續

大部分的人打自然制2C應該都是打22以上或是4 1/2的loser強牌
後續大概是用控制力答叫,或是力量答叫

2D : 0 - 5 points.
2H : > 6 points, H 5 cards suit.
2S : > 6 points, S 5 cards suit.
2NT : 6 - 8 points, balanced hand, no 5 cards suit.
3C : > 6 points, C 5 cards suit.
3D : > 6 points, D 5 cards suit.
3NT : 9 - 11 points, balanced hand, no 5 cards minor.
4C : > 12-14 points, balanced hand, no 5 cards minor.

我之前常常遇到一個問題
,當我是2C開叫者,同伴如果第一次是
消即性答叫2D 0-5點
,或是2個控制力以下,不管後續是不是有
打2度示弱
,至少同伴力量是受限,你絕對不會有過度幻想。

但是如果同伴是正性答叫呢
? 這問題困擾了我很多次,常常同伴
正性之後
,不論有對到王牌或是沒有,我常常不知道要把合約停
在哪。

同伴只說6點以上阿
,上到哪22+6我確定應該成局了小滿貫呢?
大滿貫呢?一邊成局一邊小滿貫倒一,甚至大滿貫倒一,這失分是
很痛的
,甚至決定該回合的勝負。

一般是開2C的人當隊長來詢問同伴
,當同伴後續支持你的花色
或是再叫新花
,如果你又有興趣多半就是問A或是秀控,拉來
拉去來測試同伴多餘了力量
,對於測試滿貫是有些幫助沒錯
但是我是覺得不夠清楚
不知道哪一次比賽看到有人這樣用。

2D : 0 - 5 points or

11+ points any case (或是4控以上如果你打控制力)
2H : 10- 6 points, H 5 cards suit.
2S : 10- 6 points, S 5 cards suit.
2NT : 6 - 8 points, balanced hand, no 5 cards suit.
3C : 10- 6 points, C 5 cards suit.
3D : 10- 6 points, D 5 cards suit.
3NT : 9 - 11 points, balanced hand, no 5 cards minor.
4C : > 12-14 points, balanced hand, no 5 cards minor.

雖然是小小的修改
,但是我認為對後續有很大的幫助,同伴正
性答叫後我就不會有漫無上限的想像
,也許會有人問說同伴2D
示弱後呢?他可能很強阿。我怎麼知道他是弱牌還是11+ ?

基本上你就把同伴當作是弱牌
,正常的叫牌,因為同伴看到
22+11=33已經有小滿貫的力量了
,他一定會在你要停或是非破
叫時抱住你不放
,換成他當隊長,放心你的同伴不是白吃當他
拿了11+時不會讓你輕易束叫。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澳洲橋牌之旅

當初滿腔熱血來澳洲唸博士也靠橋牌認識不少教授甚至研究中心主任混入了離散數學研究中心( Centre for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雖然我還是熱愛數學但是天天思考著全世界沒多少人看的懂的東西實在沒什麼成就感漸漸的沒有了學術熱誠。

每天都中午都在交誼廳跟教授打牌晚上偶爾被教授帶去俱樂部打牌手氣不錯每次成績都還不錯扣掉報名費還可以倒賺一點小錢後來被俱樂部老闆盯上找我當他partner那幾個月成績還不錯還拿到了不少Master Point。
最後被找去當他們的青年代表隊去打2004澳洲盃,而且報名食宿交通都由俱樂部老闆幫我贊助

特別要介紹我們領隊(左2),他是布里斯本賭場的分析師,真棒的職業,他的兒子跟我也打過牌對我說他爸給他的18歲生日禮物是線上網路賭場5000美元的籌碼,真是從小就開始調教,到墨爾本比賽的第一天就帶我們去墨爾本賭場玩


還好沒丟臉台灣應該也算橋牌水準不低的國家還好有拿到團體賽第三名(沒參加雙人賽難得到墨爾本不想全部都在打牌利用雙人賽時間跑去玩了)。


當時使用的制度以及澳洲使用的制度卡,比賽前一個月要寄给主辦單位讓對手研究如何對抗


沒有使用太難的制度就簡單的自然制加上1Nt開叫力量會隨著位置有所不同還有中國式技光(Chinese multi)比較特殊外其他就很一般

對手的制度也都還好並沒有很複雜的最複雜的一個pair使用雙制度在1,2家開叫始用藍梅制3,4家開叫使用古老的自然制(美國標準制)也不會太難對抗。

印象最深刻的一副牌是遇到有人在第三家3點詐開叫我賭被再叫敵方牌組同伴一臉狐疑的正性達叫這時我就發現詐叫了但是對手的同伴有支持開叫者所以這是屬於合法詐叫我近一步滿貫示叫結果叫到了一副只有50%的小滿貫不過由於對手的詐叫以及他同伴的支持還有他們的防禦路線我猜測他是0點詐叫這50%的飛牌沒有on site那副牌兩隊教練都跑來圍觀結果我把其他問題都處理完調整一個擠型出來最後長考一下決定不飛牌打一個單擠結果就送分了詐開的人全手那三點就是那張要我命的K。

事後我發現其實會make的因為如果不要從力量分析把對手牌型分析清楚那個擠型成立的機會非常低我就是一開始太早認定他0點讓我從頭到尾都是都在想不on site的處理方式,這也是我第一次遇到合法詐叫以前只有在橋書中看過或是對手叫錯牌






微軟的VSTS(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能有多少發揮呢?

最近公司要打算導入VSTS把IT的某個開發Team拿來當白老鼠,基於一些理由我也就需要研究一下VSTS在玩什麼把戲

看完一些他的教學文件跟產品介紹文件
,我其實是非常同意他的遠見,他是想做一個系統開發平台,建立一個Team Foundation Server然後不管是開發人員架構師測試人員DBA、Project Manager通通在同一個平台做事,然後他再提供各個專業人員所需要得工具,讓大家協同合作,還有內建的一些軟工的流程可以套用,落實開發流程,進一步自動產生一些有用的報告或是"Real"的報告讓Project Manager真正掌握開發進度

我想以上是他想要完成的目標,再細部的往下研究一下

VSTS他並非使用UML的語言而是DSL(Domain Specific Language),他提出的理由是UML太過抽象是否可以應用在不同的Domain我們是不是應該因應不同的Domain有不同的語言所以DSL還有提供讓你定義你自己的DSL,他也提出了一些學術上的論點找來當初制定UML的人來幫他背書

我沒用過DSL也沒有裝來畫畫看所以我無法評論,但是我想很多人會有跟我一樣的想法"搞什麼又要來一個規格之爭嗎"好不容易花時間學會了UML,結果你要我用你自己定義的DSL,我又要花時間學DSL,然後只For你的VSTS,這樣實在是!@#$%^&*(這也是我沒裝來畫畫看的原因)不知道是不是我有所誤會說不定是共存讓想用UML的用UML想用DSL的用DSL這樣比較make sense如果是強迫中獎這樣我想很多人都很難接受。

接下來分享的部份是我認為比較有價值的部份"軟體工程"

我相信在軟工的世界沒有什麼Best Practice
,所以目前才有這麼多派系之分,不同公司不同文化不同案子都可能產生公司自己的Best Practice,這次微軟提供了微軟自己的MSF(Microsoft Solutions Framework)你可以用微軟開發軟體的方法論來開發自己的軟體,微軟也號稱這套方法論在微軟內部已經從1994年使用自今(不知道大家覺得微軟的品質如何)這MSF涵蓋了CMMI Level3也讓你對未來Level4Level5做準備。

如果只是這樣我想大家會問他跟RUP沒什麼兩樣阿

重點來了我覺得最吸引人的有兩點

1.他也讓Agile同時存在在Anile部分他提供了MSF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微軟從Motorola找來Agile社群中的David Anderson來操刀,讓兩種方法論都可以在VSTS上使用,但是這還不是最新引人的,最吸引人的是你可以客製化你的流程他只是提供你最極端的兩個範本,你可以依據自己組織的需要調整你自己的開發流程,微軟也宣稱會繼續update各大學派的方法論範本給大家下載免費使用(當然VSTS是要錢的)。

2.文件管理部份由於VSTS是系統協同合作的,很多報告可以由系統自動產生,讓不愛寫文件的工程師工作量減輕不少(我也不愛寫但是有時又是非寫不可),再者我之前提到的"Real",很多人都有經驗明明你手上的程式只完成30%但是project schedule是50%,你在report中要寫多少 ? maybe 40%也或許你認為後面的開發速度會突飛猛進cover現在的delay而填上50%,導致Project manager拿到錯誤的資料做出錯誤的評估你也浪費時間寫出一份讓人有錯誤評估的report

遇到這狀況
我還寧願不要有這份report讓工程師專心寫程式。Project Manager透過Project manager的工具連上server看看目前完成度或是直接選取所需要的資訊。

至於DBA版本控管還有測試方面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工具,大致大同小異就不多做介紹接下來就是讓市場跟時間來證明他了。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台灣軟體市場之我見

經濟部工業局預期公元2010年,軟體工業產值達350億美元,年平均成長率25.6%,看似塊大餅,事實上呢?

進入軟體圈有好些年了
,我扮演過合約中甲方也扮演過乙方,我抱怨過Vendor每次案子都delay,bug一大堆,我也私下埋怨過Customer,搞什麼當我是市場小販,買菜還要送蔥,案子廉價時程短還要我免費做Change requirement為什麼沒有一個Win-Win的solution
先從市場來看,工作這幾年看到的案子來源多是這三類

1.政府標案 2.
中小企業3.大型企業

第一類政府標案算是比較好做的
,我曾經做過一個只是為了要消化預算的,當業務拿到這個標案時,我想了一下要做的東西跟要go-live的時間,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心中滿是怨念的加班,後來快要到UAT前幾天(程式只完成50%左右,而且這種根本沒時間好好設計的東西,誰知道testing跟debug要花多少時間)才知到原來對方是要消化這一季的預算這UAT是假的真正要上線還要半年後只是專案經理不告訴我們,大概是想測試我們的潛能,最後這案子有沒有結案我是不清楚(不過我確定開發的錢收了),不過當時的專案成員大都離職了

也許是我比較倒楣遇到這種案子,我聽聞我朋友的案子大多做的很愉快,案子預算不錯,結案標準也很低(我看過交給客戶的文件跟系統根本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反正做不完或系統有問題後續再來簽維護合約,只要公司關係夠好,綁技術資格標,案子自動源源不絕

很多接這類型案子的公司不太有真正的市場競爭力,導CMMI只是為了拿到標案資格,絕非要提升軟體的管理

第二類的標案是賺辛苦錢,中小企業的預算通常不高,在這成本有限的狀態之下,通常是價低者得,在這利潤已經是很微薄的狀況之下如過忽然來個Change requirement或是Delay,這案子大概就賠錢了。而且這類Customer多半沒什麼開發軟體的sense,常常開發到一半提一些有的沒的,風險度頗高

第三類是我認為最有價值的,但是常常看的到吃不到,為什麼呢
這些前幾大的科技大廠通訊大廠或是大型銀行(也許還有其他的)預算通常很高,只要你能做出他們要的東西滿足他們需求價格通常是很好談,那為什麼吃不到呢?因為不信任,為什麼不信任,這是經驗問題

當你再公司跟CIO提了一個idea
、或是公司的客戶提了一個新的Business model需要系統support。老闆approve了,給了你足夠的預算、足夠的資源,你透過一些survey找了幾家公司來present,這些公司做小案子做慣了,為了拿到案子低價競爭給了你一堆promise簽完約後,你沾沾自喜的覺得幫公司省了不少錢,這個案子有表現到升遷有望,在Project kickoff meeting也許還好,越到後期發現對方投入的資源不如預期(因為低價搶標加上Vendor資源有限)案子開始Delay,各種奇奇怪怪不可預期的事情就發生了我列舉一下我遇過的:

1.Vendor這家公司手上有4-5的case同時在run某案子的違約金很高,把人都調去支援那岌岌可危的案子

2.Vendor自以為做過幾個類似的case放在公司的首頁,被你找來沒有瞭解你真正的需求什麼都說ok拿到案子再說,然後你就像在Training一個新的開發團隊一樣,教會他們你的Domain就花了一堆寶貴時間

3.Vendor在有案子時才在找人也許一兩個人有這類case的經驗但是更多人是freelancer,如過是技術夠好的freelancer算你運氣好,我看過找java做.net還看過SD是JAVA高手但是不懂.Net的東西所以所有的COM元件Data set等等東西通通不用全部自己重寫物件包了又包轉了又轉

4..Vendor已經有產品了也有賣給一些中小企業的經驗,所以自以為只要客製化一部份就好了,開發時很順利,真正到System integration或UAT時才發現當初的產品根本沒有考慮到國際大廠的資料量,系統過慢造成他的產品需要rework的時間

老闆給你足夠的資源了,你完全沒有任何Delay的理由,而且面對Sony,IBM等重量級的客戶你Delay看看,以後你還敢跟本土軟體廠商合作嗎

導致這些公司只跟原廠合作,這些原廠報價常常讓我傻眼某世界級軟體公司光是一個技術諮詢服務合約(包含幾次的隨Call隨到服務)就報了一年幾百萬來,不過公司都當作買保險,人家貴但是也是有做出些品質來

也許又是我比較倒楣但是這種事情不只我遇到我看我同事或是同行遇過更多千奇百怪的狀況。台灣的軟體業大家加油吧。



我思故我在/我上網所以我存在(序)

當迪卡兒(René Descartes)說出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的年代,我們試圖擺脫命運論,那現在呢?
是不是我們必須在網路上留下些什麼,寫過什麼,留下過什麼,才代表你真的存在過,也許是吧!!百年後才有人能透過搜尋找到你的文章、留言、ID證明你真得存在過。
好吧!!身為Web2.0/Web3.0世代的人類,我開始要證明我曾經存在過。